本报记者 时伟
4月23日早上7点30分,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王晓红和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病房,安排好病房的工作后,又马不停蹄地往门诊楼赶去。
这天是星期三。按计划,王晓红上午坐诊,下午安排了两台手术。
8点30分,患者渐渐多了起来。
“王主任,俺这情况是不是得做手术?”刚走进诊室,王女士迫不及待地问道。原来,王女士在某私营医院做检查,发现有宫颈囊肿。医生说情况非常严重,必须马上手术。王女士感到很害怕,想找王晓红再确诊一下。王晓红仔细翻阅了王女士的病例和检验结果,发现王女士宫颈处的囊肿还不足两公分。“像您这种情况,不需要做手术,只要囊肿不发展,就没什么问题。”王晓红解释道。听了王晓红的解释,王女士这才放了心。“有时不光看病,还得当他们的心理医生。许多解释的话说了千百遍,但面对患者,必须得耐心一次又一次重复。”王晓红说。
就在接诊过程中,急诊科护士推来一位患者。该患者面色苍白,并不停地说肚子疼。经过仔细询问,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,王晓红认为这是宫外孕症状,需要马上手术。“赶紧送去病房,我马上安排人员进行手术。”说完,王晓红赶忙拿起电话,安排手术人员。
近4个小时的时间,王晓红共接诊20名患者。在这段时间里,王晓红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,精力和体力几乎到了极限。“在以前,一天能看五六十名患者。自从实行一人一诊后,虽然患者数量少了,但平均10分钟就得接诊1名患者。”王晓红说。
回到家,王晓红简单吃过午饭,全力准备下午的手术。
经过中午的短暂调整,王晓红又恢复了旺盛的精力。下午2点,王晓红和5名助手走上手术台。这是一例宫颈癌手术,情况复杂,虽然术前经过反复讨论,但谁也无法保证手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。手术前,王晓红深吸一口气。手术室外,患者的家属在焦急等待。3个多小时过去了,王晓红走出手术室,将手术比较顺利的消息告诉患者家属。家属们紧张的情绪才渐渐舒缓下来。
容不得做更多停留,王晓红又返回手术室,准备第二台手术。第二台手术是一位子宫肌瘤患者,相比第一台稍微“轻松”些,但王晓红没有丝毫大意。同样,手术很顺利。手术结束后,王晓红靠在一边,不停地揉着膝盖。“站久了膝盖就疼,年轻的时候哪有这些毛病。”王晓红调侃道。回到病房,王晓红跟值夜班的护士嘱咐了几句,安排好夜班注意事项,又详细了解了当天新住院患者的情况后,这才放心回家。此时已是晚上7点多。
谈起从医22年的感受,王晓红觉得,作为医生,救死扶伤是很幸福的事,但站在家庭这边,她觉得对家人亏欠太多,“有种既幸福又无奈的感觉吧。”说完,王晓红加快了回家的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