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久前,一则新闻让众多上海人、特别是年轻的家长们愤怒揪心:居住在宝山的一位时常酗酒的父亲,因为一件小事将4岁的亲生儿子活活打死!虽然这只是家庭暴力的一个极端事例,但不少家庭教育专家表示,目前还是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讲科学,“下手”太重,对孩子造成了甚至比打更严重的伤害。
还有多少家长在打孩子?
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,似乎是中国家庭沿袭已久的传统家教方式。但这种观念如今还有多大的影响力?现在还有多少年轻家长仍把打骂作为教育孩子的惯常手段?
说来也巧,就在最近一个月内,记者两次实况目睹父母打孩子。一次是在浦东某小区门口的花园内,一位5岁男孩在和另一个年龄相仿的孩子争抢玩具,父亲跑过来劝说,他却死也不肯放手,还急得哭了出来。父亲当即扇了他两巴掌:“看你还哭!看你还抢!”5岁男孩的父母都是暂住在这里的外来务工人员,妈妈在小区门口摆缝纫摊,爸爸开辆小面包贩贩水果。
另一次是国庆长假期间在杭州龙井一家农家乐餐馆,老板娘正在忙进忙出,她3岁的女儿却在玩耍时不慎将一筐瓜子撒了一地。老板娘见状二话没说就打了女儿一记面颊。女孩哭得很伤心,不过很快又开心地去玩了。
包括那位把儿子活活打死的酒鬼父亲,打孩子好像都集中在外来务工人员等文化层次不高的家长身上?据记者多方了解,目前上海所谓的“白领家长”群体中,直接动粗手打孩子的情况确实很罕见,然而,有不少家长丝毫没有意识到,自己正在用另一种“粗暴”的方式对待孩子。
一位曾经招募幼儿参加“欢乐蹦蹦跳”节目的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,每一次做节目,总会有一些腼腆的孩子不愿意上台,或上了台表现不佳。他们的家长往往会觉得在众家长面前丢了脸,于是节目结束后,经常能看到的场景是,父母(尤其是父亲)气呼呼地走在前面,孩子则哭丧着脸,一言不发地跟在后头。“对孩子进行讽刺、挖苦,表达失望之情,以及漠视他(她)取得的成绩,有时比打更能伤害孩子的心灵。”优成长家庭教育咨询中心的罗老师对记者说。
打孩子的后果有多严重?
“后果很严重”,到底有多重?
华东师大心理咨询师、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陈默分析说,4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极为重要的心理建设阶段,自我意识逐渐形成,这一阶段的心理状况将直接决定孩子长大以后的自主能力强不强,探索精神有没有。对待这般大的孩子,不要说打,就连过多的约束都不行。“很多成人具有很强的自卑心理,知道为什么吗?就是四五岁时受到的打骂和约束太多,于是觉得自己这样做不对,那样做也不对。到后来便永远失去了自信。”陈默说道。
而她认为,打还会给孩子带来另一种巨大的心理创伤,“4岁的小不点老是挨1.7米的大个子暴打,会让他(她)觉得大人是多么恐怖。”为了逃避这种恐怖,人最终会走向“精神分裂”。
优成长家庭教育咨询中心的罗老师则认为,打孩子将会祸害他的一生甚至他的下一代。“信不信,打孩子的习惯会遗传。”
有的家长通过自身经验,认为适当地打确实可以让孩子戒掉一些不良习惯,比如吮手指。但心理学家表示,从表象上看靠打解决了问题,但这种痛苦的记忆会一直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,不知哪一天会爆发出恶果。
而实际上,要帮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,有很多种方法和技巧,完全可以替代打骂。
什么心态促使家长动手打孩子?
育儿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,家长打孩子根本不是因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,而是家长自己有问题。
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陈小文告诉记者,大体来说,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家里基本平稳,而一到了小学,学习压力陡增,有些缺乏耐心的家长便开始“严格管理”,甚至对孩子施行各种体罚,家庭危机渐渐浮现。
那些出现危机前来征求指导的家长,往往一开口便会数落自己孩子:“我真搞不懂,我和老婆都是知识分子,可我们孩子却成绩这么差,真丢我们的脸!”
陈小文认为,把孩子看作自己的“影子”,是这一代家长出现焦虑、乃至情绪失控导致打骂孩子的最主要原因。
曾经学习不太好的家长,总盼望孩子能超越自己;曾经学习很好的家长,又希望孩子至少要有和自己一样的成绩。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的期望,他们就会感到失落,焦虑无法缓解,有些人便会靠打骂孩子来发泄自己的情绪。
“孩子的个性和条件是千差万别的,家长首先要去尊重他们,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图去‘打造’他们。”陈小文说。
而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陈默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,打孩子的父亲必然是自卑的男人,内心很虚弱,只能靠“欺负弱小”来体现自己的“强大”。
未来家长是不是要“持证上岗”?
陈默告诉记者,由于家长自身心理不健全,以及对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的匮乏,才导致了不良教养行为的出现。
为此,她已经多次向社会呼吁,希望多开办几个“家长学校”,让年轻的家长来听一听心理学家、育儿专家、教育学家的讲课,帮助他们“成长”为一个好妈妈、好爸爸。
事实上,已有一些社会机构在积极开展“家长课堂”活动,比如优成长家庭教育咨询中心。但从实际效果来看,大多数家长情愿掏很多钱给孩子报名学这学那,或是参加一些以孩子为主角的活动,却没有太多兴趣来听花费不高的家长课堂。“不要以为每个人都生来就有做父母的本领。传授家庭教育理念其实和普及法律知识一样重要。”中心负责人认为,目前年轻父母基本都是“无证上岗”,只凭经验但不靠科学来养育孩子。将来,社会应该建立相应的“父母测评体系”,以判断该人是否具备做家长的能力,这甚至比婚前检查更为重要。
陈小文则认为,社区也应该加强建立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机制,像发达国家那样,一旦发现孩子受到家长伤害,一些专业机构有权介入干涉,尽可能地消除家庭中的不和谐状况。